病中看了一本书叫《都是大角色》,作者郭宝昌,著名导演,拍过《大宅门》。这本书写得分外好看。

首先作者介绍他自己的身世,我翻来覆去自己算了几回都没弄明白,后来又查了百度上的资料,好歹算是理解了。

往简单地说是,郭宝昌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后为同仁堂乐家的一系收养。养母才二十多岁,是乐家主人七十来岁时,从丫头转的偏房。所以郭宝昌的身份,要是按该大家族的传承,偏得不能再偏。但赶巧建国后大家族分了家,他也因此在建国十多年里都过着少爷般的生活。

到了60年代,他读大学时被戴上反革命的帽子下狱劳改,后来又到各地下基层,等到“改开”,算是把身翻了过来。

他个人对“大宅门”的生活是非常怀念的,写宅里的人也个个活灵活现,充满时代传奇感。

不过,我从小就看不进讲封建大家族的电视剧,所以直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哦,原来当年拍过这样一部剧集啊。我觉得讲封建大家族的剧,都“爹”气过浓,捏着鼻子也没法看。我看了这本书以后上B站看了5分钟《大宅门》,就被熏得快晕了。不知道为什么对书和对电视,我的体感差异这么大。

已有 2 条评论

  1. 你觉得好看的点在哪里呀?我读完读后感没有特别明白

  2. 哈哈哈,怪我怪我。我那天脑子不太好使,写了一半话,后一半居然忘写了。

    书名叫《都是大角色》,所以是写人的。因为他在那个大家族里的地位是偏得不能再偏,自己的养母殁了以后,跟这个家族里的人就全无关系。加上他进宅时已经是新中国成立后,60年代之前过得不错,没受太多家族的夹磨。后来分家,老爷子好像是带着很多家财跟他养母住的(此处他写得就有点模糊了),老爷子走扯了一回家产;文革之中几房的人各自落难各自避难,他下了狱,改开以后又扯掰了数次家产。但那时候他自己的名气起来了,所以也没吃着太大的亏。

    他写这本书,除了他母亲,写其余的人是全无避讳,非常好看。对比最鲜明的一点:后头的故事写自己尊敬的老师等人,立刻就没那么好看了。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