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柔术界有个头号教练叫John Danaher,培养出了一连串的冠军选手;前些年MMA界的GSP,这些年无道服柔术圈风头无俩的Gordon Ryan。这教练是学哲学出身,经常上各类柔术播客长篇大论讲理念,要不就是在Instagram上讲一些非常富有哲学含义的话。比如这一句,“成功才是自信的来源。”

他这句话的对象是运动员,他认为自信不是人天生的性格,而是通过一次次在比赛或实战中成功积累起来的。

我自己练柔术时深以为然,对一个技术,只要我能在实战中做出来一次,我就会得到一点自信,如果能成功做出来三次,简直就要认为那是我的得意技。

而且,自信的积累当然是靠先找“弱鸡”对手,在“小怪”对手身上实践出来,之后再到更大一点的对手身上做。比如我有一阵子练深半防技术(基本上相当于在对手屁股压脸的时候想办法翻到更有利的位置),先跟体重轻的50来公斤的女生对练,练得差不多了,再转到跟60来公斤的女生对练,后来跟70来公斤的男生练,只要对方技术比我差,基本都能得手。

再后来我发现,这个道理其实是放诸四海皆准的。艺术妹疫情期间搞了个培训点,屡屡挨锤,每次跟人谈业务,我一听她开口,就知道她要吃亏——哪有人谈判时开口就说“我在这方面经验不太多”的?

随着疫情的放开,新培训点业务的大好,艺术妹的自信一天天地滋长。前两天听她说起,有个竞争对手抄袭她的业务模式,但画虎不成,反而流失了一些学员到自己这里来。“她就看到我的价格了,以为价格是我的卖点,其实价格只是我的噱头,把人引来,其实我的后招在店里,店面的布置,看人卖琴的本事,这些她学得去吗?”……“那个客户,我一打眼就知道别人不缺钱,手上戴的几个戒指,都是定制款,很别致,她(抄袭的对手)居然只敢给对方推五千来块的琴,眼界小成这样?我给人家推的小两万的琴,别人一听特别满意,立刻就准备下单了。”

我给她竖了个大拇指。

已有 4 条评论

  1. 赞艺术妹生意变好

    1. @messer

      这几年真的是看到她在逐渐翻身。

      1. @tim.

        哎这么一说听起来好养成系好变态,但过程好像就是看着孩子成长了,确实很nice哈

        1. @messer

          哇!你这样一说我都觉得变态了!实际情况就是我一路旁观她的进展,工作上的,性格上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