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美莎给我发来信息,说,我们聊一聊吧。
我当时刚和朋友攀了岩,经过好些日子辛苦的恢复攀爬(在三家岩馆陆续爬了五六次),终于把岩馆里V2的线基本上刷完一遍。心情变得好了一些。
听她说要聊一聊,我立刻拒绝,不不不,我好不容易缓回来的心情,不能又败坏了。
美莎听了也不坚持,说,嗯,我等会也要去攀岩。
晚上我回了爸妈家,爸妈只看到了结果,并不晓得个中波折,即便如此,也晓得事情不妙。我把手机放远,向他们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地形容了一遍。我爸听了,表情也不太好。我妈好些,说,历来都是这样,倒也不奇怪——我妈小时候生活在帝都,那生活里大概有一半是“当我们荡起双桨”式充满希望的梦幻童年,另一半是任何坏的情况都见惯不惊,周围的大杂院里有形形色色的人性,就读的中学是一所高干子弟云集的女子学校,学校里的几年发生过什么她从没仔细讲过(虽然我怀疑,让她仔细讲也讲不清)。
我爸缓了一会儿,先自我安慰:哎呀,还好我们都已经老了。接着安慰我:哎呀,还好你不在体制内,算有个缓冲。再接着问:文化工作肯定是没搞头了……对了,你那个健身教练的工作,到底开始走上日程没有?我说:这不是疫情吗,怎么走上日程……
接着话题就飘走到我朋友圈里的谁谁因为疫情期间早间直播站养生桩课程挣钱挣得嚯嚯的……
从他们家出来的时候,我爸我妈说:“记得说话要更谨慎哈。其实也没啥事,你就想成别人的家事。”
也是。这也算是一种无奈的民间智慧吧。
健身...健身教练???
马上,各种错过YQ的纷纷行动起来YQ了……
就当见证历史吧,毕竟这样的机会多少年多少地方遇不到呢。朋友圈马上消停了,时令节气刷屏,岁月静好。
俺最会教人养生站桩,打坐养息了。。。都不知道这也可以成谋生手段。
话说回来,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现在普通意义上的健身教练不靠谱,周围干黄的健身房、工作室、各种训练馆不在少数,甚至很多大资本的都在减少门店。
直播课、视频课有些上来的苗头。但好的视频课前期要有成体系的准备,不过一旦上了正轨就可以比较顺畅的运行了。
To 故人:
朋友圈里的那人,我算是一天天看着别人做起来的。结识她大概是在2016年,她刚从码农转在做咖啡馆,完全不赚钱。有空会到青城后山某个道馆里练辟谷。(之后就再也没有线下了解过。)
大约就是2020年疫情期间,她在朋友圈里直播,借助朋友圈建群,每天早晨带着大家远程站桩。一开始是免费的,干着干着就收起费来。一开始线上收费不过是几百元,但到我今年最近一次看这个站桩班的费用,网上带练也是一个人几千块了。每当疫情有好转就办线下班,几大万一个人。
她的学员是以女性为主的。我在想,她是一个80后的女性,较之中老年男性,她在中青年女性群体里推广站桩是否有一定的优势?
如果你也很擅长带别人站桩,也可以试试看呀。
To 闲看:
完全认同你说的,我这两年的观察,线下体育训练类的项目,勉力维持者多。线上要先打造好个人品牌和定位。如果能打造好,的确也是大有可为。单从谋生的角度来说,真的还好,总能想到办法呀。
只不过,最近这些天,我的同龄人,大家感受到的普遍压抑或抑郁,和谋生的关系并不大。
“…我的同龄人,大家感受到的普遍压抑或抑郁,和谋生的关系并不大。”是的,好像我周围的朋友们、亲人们,也是一样的。生活都还能过得去,但精神状态心理状态就一塌糊涂,更别提环境造就的一些苦闷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