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非常繁忙的一个春天,我居然连周更都没做到。似乎是为了报复去年,今年大家是可了劲儿地办活动。
周末去赶了一趟时髦的“市集”,碰见一个80岁的大爷,以前是川音美术系的客座老师,坐在角落里,摆了两个幅面最大的ipad,乐此不疲地给围观者讲自己用ChatGPT和Midjourney作画,耳聪目明,毫不含糊。他用MJ出的水彩风格的图,非常好看,看得出在提示词上很下了一番功夫。
大爷对技术的态度,比围观的好些人开放太多了。他说,你看,这些年轻人,怎么都没听说过ChatGPT和AI作画呀……
我对AI作画并无成见,对于用人工智能提高工作效率、摆脱bullshit事务更是双手双脚的赞成。只有一个疑惑,当时忘了向大爷请教。那就是,搞创作的乐趣,有很大一部分在于迎接自我挑战,用AI出图,当然也能带来一定的自我挑战,但它跟用手绘制带来的那种挑战感和成就感,是同等的吗?这个是个非常真心的疑问,不是反问句哈。
“但它跟用手绘制带来的那种挑战感和成就感,是同等的吗?这个是个非常真心的疑问,不是反问句哈。”
我觉得是差不多的。现在我跟朋友们有一个群,大家也是各种热火朝天。就像你用ipad作画,也是乐此不疲,但其实那些拿着真的水彩的保守派也会说你感受不到水在纸上晕染的过程,你真的快乐吗?嗯... 谁快乐谁知道。
是的,我觉得可能是。不过,有时候呢,你也知道,自找麻烦之后带来的成就感可能会更大。比如我攀岩,一条线很容易爬过了,和一条线你爬了N次才爬过,你可能觉得后一条线更爽。
人类对能带来满足感的“挑战”的要求很微妙,太难当然不行,太简单了好像也不行。
我其实觉得chat gpt和mj也很麻烦。它们会带来新的麻烦的点。就像摄影技术跟绘画不一样,也有人去死磕。ipad画画也有一些会让人想要死磕的点。但就是不同的媒介不太一样就是了。刚好对应不同人的需求。这几年架上忽然又被市场拥抱,而且又有人开始死磕传统绘画技术,但在广大的艺术院校(起码欧美)技术完全已经不是一个事儿了,有的人毫无技术也会被招进来。
对,我觉得你说得对。ChatGPT带来的技术想象确实是无穷的。至少意味着更多有创意的事情,可以靠个人独立生产出来。
我们普通人嘛,还不是只能被历史的车轮带着往前走。但如果自己刚好也有点兴趣去研究一下那不是更好啊,说不定就爬到历史的车上去了。